秋风起 防燥养肺排第一
2017-08-11

秋风起  防燥养肺排第一


节气养生

立秋至 ,秋风起 ,肺燥猛 ,秋天燥邪为盛 ,最易伤人肺阴。入秋后气候会逐渐干燥 ,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会加快 ,因此容易泛起皮肤干涩、鼻子燥热、嘴唇干裂、咽喉痛等症状 ,这时要注意补水 ,饮食也要多加重视。

食材选择

立秋后 ,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 ,以助肝气 ,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 ,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鸡鸭鱼肉、柚子、梨、苹果等。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 ,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养生美味

1.五彩署

原料:土豆,小脆肠,胡萝卜,洋葱,青椒,红椒,西芹。

做法:将质料全部切成小丁 ,锅中加油烧热 ,倒入土豆丁煎炒至金黄;拨至一边 ,加入脆肠煎至微焦黄 ,加盐和黑椒粉炒匀盛出;倒入胡萝卜和西芹炒2分钟;加入洋葱、青红椒炒1分钟 ,加盐和黑椒粉炒匀;倒入薯丁和脆肠粒炒1分钟均匀即可。

功效:有健脾和胃、补肝明目、清热解毒、壮阳补肾、透疹、降气止咳等功效。

2.醋椒鱼

原料:黄鱼、胡椒粉、醋等。

做法: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 ,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 ,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 ,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 ,热后 ,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 ,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 ,烧至鱼熟 ,捞起放入深盘内 ,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 ,填精 ,益气。


日常调治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 ,要注意适量 ,而不能放纵食欲 ,大吃大喝。

2.多吃海藻类食物:海藻含有富厚的卵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富厚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 ,可以掩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3.应忌过燥的食物:中医学认为 ,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适时 ,肺为娇脏 ,与秋季燥气相通 ,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 ,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 ,好比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秋来“伏”不去 ,祛湿养脾胃


节气养生

立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说明农历七月的天气仍热。而且这段时间雨水特多天上烈日 ,地上水湿 ,湿热交蒸 ,合为湿热邪气。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

食材选择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何况长夏七月 ,天气尚热 ,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 ,更助湿邪 ,损伤脾阳。秋来“伏”不去 ,祛湿养脾胃。多吃一些祛湿热的食物 ,如薏米、山药、豇豆、小米、茯苓、芡实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养生美味

1.百合银耳莲子粥

配料:银耳、莲子、红枣、百合、枸杞、桂圆、冰糖。

做法:将银耳略撕清洗 ,先将锅里加水煮开 ,放入冰糖 ,下莲子大煮 ,然后下入银耳煮至开锅 ,再下入红枣、百合、枸杞 ,也要多煮一会儿 ,最后放入桂圆略煮一下。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2.清炖乌鸡汤

配料:乌鸡1只、葱2棵、生姜1小块、料酒、盐。

做法:乌鸡洗净 ,姜切片 ,葱切断儿 ,把乌鸡放沸水中焯水 ,除去血水;把焯过水的乌鸡、料酒、葱、生姜放入砂锅内 ,用大火烧开后 ,改小火炖2 小时 ,加入精盐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补血、滋阴清热、调经活血、止崩治带等功效。

日常调治

1.少吹空调 ,调摄精神

立秋属夏秋转换季节 ,天气变化大 ,应尽可能少呆在空调房、少开空调 ,早晚适当添加衣物 ,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人 ,应该换下麻将席、竹席等特别清凉的席子 ,可以换一些草席等低凉度的席子以防伤风着凉。同时 ,精神调养上也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2.少辛多酸 ,秋瓜坏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 ,尽量少吃辛味之品 ,油炸食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也不宜多食 ,而应该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中药泡茶 ,驱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以调治脾胃 ,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基基础。

3.快走瑜伽 ,排毒解压

随着天气转凉 ,很多人开始进补以增强体质。相比而言 ,排毒比进补更重要 ,因为进补的工具越多 ,代谢发生的“废物”也越多 ,如不能及时把来自人体内、外部环境的毒素排出体外 ,对健康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资助皮肤和肺脏排毒。

愿好朋友锦绣春明花富贵 ,琅玕画静竹平安!


秋风起 防燥养肺排第一

秋风起  防燥养肺排第一


节气养生

立秋至 ,秋风起 ,肺燥猛 ,秋天燥邪为盛 ,最易伤人肺阴。入秋后气候会逐渐干燥 ,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会加快 ,因此容易泛起皮肤干涩、鼻子燥热、嘴唇干裂、咽喉痛等症状 ,这时要注意补水 ,饮食也要多加重视。

食材选择

立秋后 ,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 ,以助肝气 ,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 ,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鸡鸭鱼肉、柚子、梨、苹果等。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 ,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养生美味

1.五彩署

原料:土豆,小脆肠,胡萝卜,洋葱,青椒,红椒,西芹。

做法:将质料全部切成小丁 ,锅中加油烧热 ,倒入土豆丁煎炒至金黄;拨至一边 ,加入脆肠煎至微焦黄 ,加盐和黑椒粉炒匀盛出;倒入胡萝卜和西芹炒2分钟;加入洋葱、青红椒炒1分钟 ,加盐和黑椒粉炒匀;倒入薯丁和脆肠粒炒1分钟均匀即可。

功效:有健脾和胃、补肝明目、清热解毒、壮阳补肾、透疹、降气止咳等功效。

2.醋椒鱼

原料:黄鱼、胡椒粉、醋等。

做法: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 ,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 ,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 ,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 ,热后 ,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 ,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 ,烧至鱼熟 ,捞起放入深盘内 ,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 ,填精 ,益气。


日常调治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 ,要注意适量 ,而不能放纵食欲 ,大吃大喝。

2.多吃海藻类食物:海藻含有富厚的卵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富厚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 ,可以掩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3.应忌过燥的食物:中医学认为 ,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适时 ,肺为娇脏 ,与秋季燥气相通 ,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 ,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 ,好比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秋来“伏”不去 ,祛湿养脾胃


节气养生

立秋后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说明农历七月的天气仍热。而且这段时间雨水特多天上烈日 ,地上水湿 ,湿热交蒸 ,合为湿热邪气。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

食材选择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何况长夏七月 ,天气尚热 ,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 ,更助湿邪 ,损伤脾阳。秋来“伏”不去 ,祛湿养脾胃。多吃一些祛湿热的食物 ,如薏米、山药、豇豆、小米、茯苓、芡实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养生美味

1.百合银耳莲子粥

配料:银耳、莲子、红枣、百合、枸杞、桂圆、冰糖。

做法:将银耳略撕清洗 ,先将锅里加水煮开 ,放入冰糖 ,下莲子大煮 ,然后下入银耳煮至开锅 ,再下入红枣、百合、枸杞 ,也要多煮一会儿 ,最后放入桂圆略煮一下。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2.清炖乌鸡汤

配料:乌鸡1只、葱2棵、生姜1小块、料酒、盐。

做法:乌鸡洗净 ,姜切片 ,葱切断儿 ,把乌鸡放沸水中焯水 ,除去血水;把焯过水的乌鸡、料酒、葱、生姜放入砂锅内 ,用大火烧开后 ,改小火炖2 小时 ,加入精盐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补血、滋阴清热、调经活血、止崩治带等功效。

日常调治

1.少吹空调 ,调摄精神

立秋属夏秋转换季节 ,天气变化大 ,应尽可能少呆在空调房、少开空调 ,早晚适当添加衣物 ,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人 ,应该换下麻将席、竹席等特别清凉的席子 ,可以换一些草席等低凉度的席子以防伤风着凉。同时 ,精神调养上也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2.少辛多酸 ,秋瓜坏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 ,尽量少吃辛味之品 ,油炸食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也不宜多食 ,而应该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中药泡茶 ,驱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以调治脾胃 ,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基基础。

3.快走瑜伽 ,排毒解压

随着天气转凉 ,很多人开始进补以增强体质。相比而言 ,排毒比进补更重要 ,因为进补的工具越多 ,代谢发生的“废物”也越多 ,如不能及时把来自人体内、外部环境的毒素排出体外 ,对健康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 ,资助皮肤和肺脏排毒。

愿好朋友锦绣春明花富贵 ,琅玕画静竹平安!